第77章 七国之乱(上)
“听说了吗?晁错被腰斩了。”
“不仅如此,陛下还下诏夷其三族。”
正在衙署专心办差的贾谊,闻言顿时愣住了,手中的毛笔也落了下来。
昨日他还与晁错见过面,今日就在没有丝毫预兆的情况下,被腰斩了?
虽然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贾谊没想到竟来的如此之快。
晁错与刘启师生一场。
竟落得如此下场,未免也太薄情了。
虽然他不再如往日激进。
但谁也说不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恩师尚且如此,他又算得了什么。
贾谊心中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告老还乡了?
晁错被诛三日后。
刘启下诏,升贾谊为御史大夫,由袁盎接任奉常。
随后,便派袁盎为使者,劝吴王刘濞等藩王罢兵回国。
但刘濞已自立为东帝,拒不奉诏。
念及往日君臣情分,刘濞并没有杀袁盎,只是将他关了起来。
袁盎却趁着看管松懈,悄悄溜了回来,汇报情况。
刘启这才明白,此战已无法避免。
自己错杀了恩师。
但天子岂会有错?既然已经判了罪,那就得坚持到底。
于是,朝中无人再敢提晁错之事。
眼看着叛军声势浩大,刘启也迅速组织军队展开反击。
首先便是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大军去协助梁王,抵御吴、楚联军。
曲周侯郦寄去攻打赵国。
将军栾布攻打齐地诸国。
接着又任命窦婴为大将军,驻屯荥阳,以备不测。
临行前,周亚夫邀请吴行明到府中赴宴。
同席的还有吴安以及其子周阳。
吴安已在军中任职,自然是要随他一同出征。
周阳在宫中担任郎官,无法擅立。
所以此宴,也算是送行宴。
众人之中,吴安最为兴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杀敌立功了。
酒至正酣,周亚夫看向吴行明。
“行明,你可愿随我出征?”
“如今我已四十有五,再没有以前的身手,恐怕帮不上你忙了。”
“是吗?”
周亚夫起身走了过来,然后直接朝他踢了一脚。
却被吴行明敏捷地避开了。
“这不是好好的嘛。”周亚夫来到吴行明身旁,认真道:“此战关系着朝廷生死,我虽有信心,但就怕万一。”
“你若是不与我同行,我心难安。”
眼见吴行明犹豫不决,吴安也劝道:“兄长,你就跟着去嘛,又不会让你冲锋陷阵,你就跟着出谋献策就好了。”
最终,吴行明还是点头应了下来。
当夜,他又去见了贾谊。
贾谊早知他会来,早已准备好了自己对局势的分析。
他虽然不善军事,但这些或许也能帮到周亚夫。
二月初三。
长安城外,旌旗飘展,甲士林立。
刘启亲率百官,送周亚夫、窦婴出征。
“太尉,此战朕只能仰仗你了。”
“陛下放心,叛军虽众,但不过是些乌合之众,臣必击溃叛军,将反贼刘濞等人的头颅带回来,献与陛下。”
“父皇临终前,曾告诉朕,太尉乃是大汉之柱石,可安邦定国,此次若是攻成,卿之功将不逊于武侯矣。”
接着,刘启招了招手,便有数名宦官,端着酒水上前来。
刘启举起酒樽,周亚夫、窦婴等人也举了起来。
“朕在长安,等众将士凯旋,再行庆功宴。”
周亚夫领头喊道:“臣等必扫清寰宇,荡平叛逆!”
“荡平叛逆!”
“荡平叛逆!”
众将士跟着喊了起来,气势如虹。
喝完酒之后,周亚夫转身上马,指挥着大军。
“出征!”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刘启站在那里,就这么看着数万大军离开。
此战如何,他也没有信心,现在唯一能够信任的,也只有周亚夫了。
大军东进。
最快的路线自然是沿着大河,经雒阳,再转至荥阳。
为防这条路线有埋伏,周亚夫接受赵涉的建议,选择走蓝田、出武关,然后再转向雒阳。
这样虽然多花了几日,但还是顺利地赶到了雒阳。
大军在雒阳稍作休整,然后便分成数支。
窦婴及郦寄、栾布领军前往荥阳。
周亚夫则是率军南下,先去了梁国西南面的淮阳国。
淮阳王刘余是刘启之子,他自然没有叛乱的可能。
此时,吴楚联军开始猛攻国都睢阳。
刘武率领军民死守城池,但叛军人多势众。
即便他们据城而守,也是战况惨烈。
刘武几乎每日都派出使者,希望周亚夫能派兵支援。
但周亚夫却不为所动,反而是从外围绕到了睢阳东北的昌邑。
眼看着刘武催促的越发急切。
周亚夫便亲自写了一封帛书,让吴行明带给刘武。
一日一夜,他便赶到睢阳城。
然后趁夜翻进了城中。
听闻是周亚夫的使者,众人连忙将他带到了梁王宫内。
此时已是深夜,但刘武依旧未眠。
叛军随时都有可能破城而入,他如何睡得安稳。
韩安国陪侍左右。
这些年,他已从武骑常侍升为中大夫,替刘武出谋划策。
如今更是被任命为将军,指挥抵抗大军。
“大王,你已经两天两夜未睡了,还是先行休息吧。”
刘武虚弱地摆了摆手。“寡人睡不着,只要一闭眼,就会做噩梦。”
韩安国也是无奈,只能默默地陪着他。
忽然,殿外亲卫报告道:“大王,周太尉有使者前来。”
刘武瞬间来了精神。“快!快带他进来!”
没过一会儿,吴行明便被领了进来。
刘武急忙询问道:“周亚夫的救兵可是到了?”
吴行明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将帛书递给了他。
刘武匆忙打开帛书。
周亚夫在里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应对叛军的战略,那就是让睢阳拖住叛军主力,他则带兵绕后,切断叛军粮道,这样用不了多久,叛军便会自溃。
总结起来,就八个字。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这个战略并没有问题,但刘武身处险境,周亚夫这是拿他的命在赌。
刘武急切地问道:“那他何时才会出兵?”
“太尉说,时机还未到。”
“时机未到?!”刘武怒道:“是不是等寡人死了!时机就到了!”
吴行明知道他在气头上,也没有答话。
韩安国在旁劝道:“大王息怒,周太尉此举虽有不妥,但城内还有精兵数万,粮草数万石,坚守月余不成问题,大王无须担忧。”
刘武愤恨地看着吴行明,似乎把他当成了周亚夫。
最终,刘武还是保持冷静,然后拂袖而去,回了后宫。
韩安国这才道:“梁王的这些话,就不要告诉周太尉了。”
“喏。”
其实从刚开始,韩安国便觉得这名来使有些眼熟。
他走近一些,这才认出来。
“竟然是你?”
-----------------
昌邑大营中。
周亚夫正与众将议事,吴行明将梁王刘武的回信带了回来。
这封信是韩安国代笔,里面详细讲述了睢阳城内的情况。
最后,他再次恳请周亚夫领兵求援。
周亚夫放下帛书,询问道。
“睢阳只可坚守半月?”
“嗯...差不多。”
“睢阳城坚兵精,又有数万石存粮,叛军虽众,但不过是些老弱病残,如何能在半月之内攻下睢阳?”
于是,周亚夫坚持己见,没有派兵救援。
三日后,齐地传来消息。
因为齐王刘将闾首鼠两端,所以他的几个兄弟,胶西、胶东、济南、菑川四王选择先攻打临淄,等平定齐地之后,再出兵西进。
但问题是,临淄也是城坚粮足,他们围困数日,都没占到半点便宜。
一时陷入了困局。
周亚夫闻讯,大笑不已。
齐地叛军实在难成气候,估计栾布大军一到,他们就不攻自破了。
期间,吴行明担心杨顺、吴殊的安危,又跑了一趟於陵。
杨顺家中被征兆了不少人,其次子杨本也上了战场,生死未知。
吴殊也是如此,夫家的男丁基本都被征调从军。
是生是死,也只能看命了。
又过了数日,刘启派遣使者送来诏书,他虽然明白此战方略,但还是希望周亚夫能够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支援睢阳。
谁知周亚夫却直接扣下诏书,拒不奉诏。
如此这般,令手下的将士实难理解。
友军被围,他们却按兵不动。
这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如此过去了约一旬。
这一日,周亚夫突然召集众将士军议。
而军议的目的,自然是商议如何剿灭叛军。
周亚夫端坐营中。
“梁王坚守睢阳二十余日,叛军锐气已尽,正是我军出击之时。”
骁骑都尉李广询问道:“不知太尉有何应战之策?”
“叛军虽士气低落,然兵力仍有数十万之众,正面交锋,实为不智之举。”
“行军作战,后勤为重,叛军每日消耗的粮草,以千石计。”
周亚夫站起身来,指向地图上泗水入淮之处。
“我已派斥候前去探查过,此处乃叛军粮道之关键,若能占据,不出十日,叛军便可不攻自溃。”
截断粮道,这事若是成了,可是大功一件。
急于立功的吴安当即表态。
“太尉,末将愿领兵前往,断绝叛军粮道。”
其实还有不少将领想主动请缨。
但吴安是由周亚夫一手提拔起来的,而且又是姻亲。
他们自觉争不过,也就没有表态。
周亚夫却没有直接答应吴安,而是环视营内诸将,然后把目光放在了弓高侯韩颓当身上。
韩颓当是韩王信之子,当初韩王信投靠匈奴,逃到颓当城时,他在此出生,因此取名为韩颓当。
文帝十四年,韩颓当及族人归降汉朝,刘恒封他为弓高侯。
“弓高侯。”
韩颓当起身应道:“末将在。”
“你弓马娴熟,可敢领一支轻骑,袭取此处,截断叛军粮道?”
韩颓当很是意外,他没想到周亚夫竟然会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此战虽然有风险,但若是成了,必然是大功一件。
“末将领命。”
周亚夫满意地点了点头。
见此事定了下来,李广又问道:“太尉,那睢阳那边该怎么办?”
“若断了粮道,叛军便无心再战,围城之困,不攻自解也。”
“可事后若是陛下、梁王怪罪...”
“此战我为主帅,就算陛下怪罪,也由我一力承担,皆与你们无关。”
周亚夫看着李广,沉默片刻,又道:“李都尉既然有心,那便领一千轻骑,前往睢阳袭扰叛军。”
“一千轻骑?”
“只是袭扰,缓和睢阳的压力即可,李都尉与匈奴交过战,应该明白如何袭扰吧?”
“末将领命。”
李广也明白,周亚夫的战略没什么问题。
但这样的话,此战就算得胜,周亚夫肯定会被刘武所嫉恨。
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得不偿失。
军议结束后,周亚夫便让韩颓当、李广留在帐中。
仔细与他们交代了该如何应对叛军。
吴安离开营帐,心中很是不满。
他便找到了吴行明抱怨。
“兄长,如此大功,太尉不让我去?反而让给一个从匈奴投降来的人,这是何道理?”
吴行明呵斥道:“无礼,韩将军乃是弓高侯,什么叫从匈奴投降来的人?”
“事实如此嘛,反正此间并无外人,我也只是和兄长才这么说。”
“你靠着姻亲的关系,便已如此放肆,以后若立了大功,那还得了?”
“姻亲怎么了?我也是靠自己的本事一步步升上来的,只是速度快了一些而已,再者说了,有姻亲这层关系,才值得信任、提拔,不然提拔谁?”
“无论如何,你都要谨慎行事。”
吴安听着有些不耐烦,敷衍道:“兄长教训的是,小弟谨记于心。”
他心里却很是烦闷,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战事。
但周亚夫又不让他出兵。
那他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拜将封侯呢?
次日,韩颓当与李广各自领兵而去。
不到三日,便传来了捷报。
李广南下之时,正好遇到了劫掠周边县城的数千叛军。
他乘其不备,率军突袭,打得叛军丢盔弃甲。
而韩颓当这边,也是一路畅通无阻。
叛军精锐都在围攻睢阳,别处的士兵可谓是老弱病残,不堪一击。
韩颓当势如破竹,很快便赶到了泗、淮交汇处。
不仅顺利抢占了渡口,还烧毁了许多粮草,可谓大获全胜。
周亚夫闻讯,便领军南下,准备进驻下邑,截断叛军的退路。
刘濞这边,得知粮道被断。
心知再已无退路,只能放手一搏。
于是,他命令士兵不分昼夜地猛攻睢阳。
只要攻下了睢阳,靠着城内的粮食,他们就能与周亚夫分庭抗礼。
但韩安国、张羽率军拼死抵抗。
刘武也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
如此三日之后,刘濞依旧未能攻破睢阳,叛军损失惨重,再这么打下去,他们都得死在睢阳城下。
最终,刘濞领军回援,准备与周亚夫在下邑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