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回到1978当资本霸主

第41章 远行(二)

  没让李建国等几分钟。

  村支书快速写完生产任务表后,当即从抽屉里拿出两张出行证明、一张物品证明表格、印章和印泥。

  李建国接过表格开始迅速动笔,写了起来。

  不久,他把表格还了给村支书,同时淡淡地说道:“书记,写好了!”

  村支书仔细地扫过所有表格上面信息,发现没有丝毫问题后,随即拿起放在桌上的印章开始盖章。

  片刻后,李建国收好证明,走出了简陋的办公室。

  门口蹲在附近的三舅哥,听到细微的动静,下意识朝门口方向看去。

  只见李建国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中。

  两人对视一眼后,三舅哥迅速起身向李建国身边走去,默默地跟在他的身旁。

  去了工具房和牛舍,凭借物品证明领取东西后,李建国驾驶着牛板车带着三舅哥向集市出发。

  由于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去鹏城了,加之今天是元宵节的缘故,

  今晚,两家要举办一次送行会。

  十一点多。

  来到粮站,李建国站在柜台前,对着售货员说道:“同志,给我来三十斤白面粉,一瓶香油。”

  接过他手中的细粮票,女售货员很随意地检查一下后,随后微微转头对着附近一位男售货员说道:“张扬同志,给这位青年同志,拿三十斤白面粉和一瓶香油!”

  经过回家这段时间的消耗,局限性的票据快被李建国消耗完了,剩下一部分只有全国粮票了。

  除此之外,钱也用了八百多,如今只剩下一万二千二百了。

  等了没几分钟,李建国提起称好的白面粉当即转身离去。

  坐在板车前面拿着缰绳的三舅哥,等李建国坐上车后,不用他多说,驾驶着牛板车去往公社供销社。

  人是有健忘性的。

  哪怕上一次李建国造成的轰动比较大,可现在进入供销社时,已经没什么人认识他了。

  就算有的话,也比较少,偶尔只有一两个。

  进入供销社,来到卖菜的桌台附近,李建国跟其他人一样开始买菜。

  这年头,冬季的蔬菜只有最常见白菜、萝卜、土豆那么几种,不比后世的蔬菜种类多。

  所以,很快李建国买好了一堆蔬菜,付了票和钱后,用一个大网兜装起来。

  接着又去另一个柜子附近,买了一大包下酒的花生米。

  再之后,提上买好的物品,毫无波澜地消失在人来人往的供销社里面。

  ......

  李建国和三舅哥回到家门口,坐在院里正在闲聊两位舅哥,一听到动静,当即起身朝那边走去。

  三舅哥下了车,先向自己的大哥、二哥打了一声招呼,紧接着拿起车上的东西递给了刚来到木板车附近的他们。

  等车上的食材被三位舅哥拿走后,李建国挥动缰绳,指挥着黄牛拖着板车缓缓离开了小院门前。

  等李建国还了物品,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

  此时,饭菜什么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

  随着最后一个土豆焖肉上桌,众人不用多言拿碗吃饭了。

  中午洗好碗筷,休息了一个小时后。

  众人聚在一起简单地分了一下工,便开始忙碌起来。

  湖南某些习俗跟北方差不多,比如送行吃饺子,接风吃面条。

  所以因为要包送行的饺子,很多事情要提前做准备。

  将近四百个饺子包起来可是一点也不轻松,不仅要准备一大盆馅料,连和面粉、擀饺子皮也是个大工程。

  饺子的馅料,没有后世那么丰富多彩,只有简单的白菜猪肉馅一种。

  这一刻,有人拿盆洗菜;有人拿桶挑水;有人烧水腊肉;也有人和面粉。

  除了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在一旁愉快玩着李建国以前教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

  所有人有序地行动起来,没有一人闲着。

  时间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之中,如同水流一样,悄无声息地流逝。

  当李建国的岳父岳母过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半。

  与此同时,土灶边附近,老旧的大竹筐上面摆满了白白的鼓鼓的饺子。

  在大家一起包饺子的李建国,看到他们的身影,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喊道:“爹!娘!”

  梁木材夫妻两人闻言,看着他点了点头,表示回应。

  接着他们向李大奔那边走去。

  这边围着包饺子时不时地聊几句,那边也聚在一起聊天。

  直到下午四点半,当最后一个饺子包完后,众人才开始轻松下来。

  等天边夕阳残影消失,圆月的轮廓出来,大家伙结束了聊天,动了起来。

  这年头,农村元宵节不流行吃元宵的传统,只有城市里有条件的人家元宵节才会有吃元宵。

  要不是因为李建国他们明天一早要走的缘故,今晚可能也就是平常的一顿饭菜而已。

  渐渐地,第一碗煮好的饺子出锅了。

  梁月月小心端起热腾腾的饺子向不远处木桌边走去,当来到李建国附近时,开口道:“老公,吃饺子!”

  “谢谢老婆!”李建国起身接过后,对自己媳妇笑道。

  其余人看见小两口温馨的样子,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随着饺子一碗碗出锅,天色逐渐暗淡下来,皎洁的圆月挂在天空之上,大大小小的繁星出现在周围。

  它们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周围的云朵,照在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轻薄的若隐若现的白纱衣。

  众人坐在桌边,一边吃着饺子欣赏月光,一边跟李建国他们随意闲聊起来。

  其中最多的话题是叮嘱出去后,注意安全之类的。

  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八点多。

  梁木材他们在李大奔陪伴下,不急不慢地走出了小院。

  李建国望着那些身影走了一段距离后,又抬头看了看天上被云遮住了一半的圆月,心中既沉重又轻快。

  随后,长吸了一口气,拿起小板凳,缓缓地走进了屋内。

  右侧房。

  梁月月在收拾明天需要带出去的东西,听到身后的动静,转身瞥了一眼。

  接着,回过身来,把身边一件有补丁黑色的棉衣拿起递给李建国,同时嘴上说道:“老公,这件衣服按照你说的,里面封了六个袋子。”

  “好!”李建国笑着回道。

  一万多块钱,他可不放心,放在袋子里带出去,必须要贴身携带,防止被偷。

  检查一番衣服里缝制的内口袋没有问题后,他当即走向放在床边木箱子附近,把藏好的七包钱拿了出来。

  除了最上面干瘪的黄纸外,每一包黄纸里有两千块钱。

  一包包纸块放入一个个口袋后,李建国随即把这件衣服叠好放在床头。

  然后,弯腰对着站在梁月月脚边的女儿说道:“潇潇,走,爹爹带你漱口洗脸!”

  李潇潇闻言,放下手中的木玩具回道:“好。”

  由于行李只需要准备三套衣服,梁月月很快用粗布和绳子打好了一个包裹。

  一家人陆续洗漱完后,便早早地熄灯睡觉。

  ......

  第二日,李建国这边还在吃昨天特意留下来的饺子时,三舅哥独自一人背起行李过来了。

  李建国看着三舅哥询问道:“三哥,吃了没?”

  “吃了!”三舅哥笑着回了一句,然后简单地说了一下:“天没亮,我媳妇就给我弄好早饭了。”

  “三哥,你坐一下,等我们吃完就出发。”

  “嗯!”

  回答完,三舅哥取下背在身后的棉被和衣服,坐到附近的竹椅上,耐心地等待。

  李建国这边由于要照顾女儿细嚼慢咽地吃饺子,所以比较慢。

  等七点五十的时候才吃完。

  进入房间,李建国和梁月月各自背起一个包裹后,便走出了房间。

  三舅哥看到这一幕,当即结束了跟李大奔的聊天,迅速起身,拿起放在一旁的行李背在身上。

  李大奔他们见状,知道儿子要走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陪着他们离开了屋内。

  来到小院门口。

  一些亲人们全都忍不住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哥哥,嫂子,去外面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儿子,出去了,记得照顾好自己,还有我儿媳妇、孙女她们。”

  “路上小心。”

  听到这些话,李建国和梁月月心情都有点沉重。

  在李建国怀里的李潇潇则不同,她的脸上带着几分笑容,朝着他们挥了挥小手,说道:“爷爷,奶奶,再见!姑姑,伯伯,再见!”

  “爹,娘,我到那边会打个电话给村支书,让他给你们回个话。”李建国道。

  他的爹娘闻言,先是一愣,接着异口同声地回道:“好!”

  “亲家公,亲家母,你们放心,出去以后,我会看好我妹夫他们的。”三舅哥插嘴道。

  随后在李大奔他们眼中四人渐行渐远。

  在出村的时候,不少人看到李建国他们身上的行李,都不由得询问一下。

  而李建国也不端架子,友好地回应几声。

  很快,李建国他们走过了村中房子最密集的道路,接着在梁月月带领下步入田野间一条小道。

  ......

  走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半了。

  火车站位于隔壁两市镇那边,距离这边有十四公里,没有直通车。

  所以,李建国不得不四处询问,最后花了五毛钱搭上了一辆去往隔壁镇还算顺路的拖拉机。

  十二公里的路,在轰隆隆的噪音和颠簸下,花了二十多分钟。

  司机把拖拉机停在一个路边,然后微微转头对坐在车厢的李建国他们说道:“同志,到地方了!”

  听到这话,李建国他们拿起行李,抱起女儿下了车,同时对司机道谢了一番。

  轰隆隆——

  等拖拉机冒着黑烟离开后,李建国他们向一个方向走着。

  最后两公里的距离,在脚下渐渐地减少。

  渐渐地,一些有些年头刷了石灰的白色房子,零零散散的人影,映入李建国的眼中。

  最中央的那个高高的建筑,大门口上方竖立一个红色招牌“邵东站”。

  来到火车站的水泥广场,李建国当即放缓脚步转头对自己媳妇她们说道:“你们先到那个门口等我,我去候车室旁边的售票厅,买票。”

  说着,他指向那个建筑。

  “好的,妹夫!”

  “好!”

  两人先是看了看李建国指向的地方,接着与他对视一眼,相继回应。

  很快,李建国来到了售票厅。

  这年头,坐火车出远门的人没有八十年代初期那么多。

  所以,买票的队伍没有多长,只有七个人。

  加入队伍末尾,没等了几分钟,就轮到了李建国。

  李建国早有准备,没等窗口对面的中年人开口询问,随即把准备好的三张出行和户口证明通过小窗口递了过去,淡淡地说道:“同志,三张去往娄底的卧票。”

  如今,这边没有直达广东的火车,所以想要去广东,必须先前往娄底那边。

  再之后,通过那边的火车站,去往广东。

  中年人面无表情接过证明后,仔细看了看,然后抬头对李建国说道:“三张娄底的卧票,六块三毛钱。”

  李建国闻言,顿时从兜里拿出一叠零用的钱,并拿了最外面的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片刻后,接过找回的钱、三张淡黄色的火车票和证明信息后,李建国随后转身离开了售票厅。

  来到自家媳妇身边,李建国把手上的乘车票,一一分给两人,接着拿起属于他的行李后,带着她们向附近的一家餐馆走去。

  有过坐火车的经验,李建国深知这年头的火车上是没吃的,想吃东西的话,只能吃自己带的干粮。

  包里虽然有干粮,但是没有多少。

  这种冷天,能吃热腾腾的饭菜,谁又愿意吃冷冰冰的干粮。

  进入餐馆,李建国先要媳妇她们先去一旁的木桌坐下来,而他走向柜台很随意地点了五份大米饭和三份菜。

  ......

  吃饱喝足后,从餐馆离开时,李建国特意看了一眼时间“11:56”。

  接着四人向候车室走去。

  如今候车室不算很大,百来平方。

  并且里面的布置很简陋,只有老旧的铁围栏、木椅、喇叭、木桌等物品摆放在那里。

  另外,还有不少等车的人,零零散散地坐在木凳上。

  突然,一道粗狂的声音,打断了李建国的观察和回忆:“同志,把行李拿下来,检查!”

  这年头,检查不像后世有专门的透视机器,而是人工检查,防止有危险分子携带特殊物品,损毁火车。

  很快两名安检人员检查完行李,接着又检查了一下票据,见没有问题,当即对李建国他们放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