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曹操撤军河北,刘璋出使汉中
刘贤的粮食向北运了两批之后,凉州传来消息,曹操撤军了。
原因也非常简单,河间有人起事造反。
河北可是曹操的统治中心,河间距离邺城不过几日路程。
即便杨阜劝说曹操马超与羌人、氐人之间的关系密切,一旦曹操撤军之后,打蛇不死,马超一定会卷土重来。
曹操知道杨阜说的有理,但是凉州和关中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河北。
于是曹操留夏侯渊镇守长安,令他扫平关中以及凉州残留势力,自己带兵启程返回邺城平叛。
至于汉中被刘贤拿下的消息,曹操也已经知晓。
同样的道理,天大地大,河北最大,再加上关中本就没有平定,哪里又能去攻打汉中。
随着曹操撤军,马超终于缓了过来。
他与刘贤之间的交易,也保留下来。
刘贤得知曹操走了之后,舒了一口气。
苏飞已经带着援兵到了,那是从荆州新募得的一万士兵。
多了这一万人,刘贤的底气高了不少。
他又从汉中俘虏中挑出几千人,让苏飞带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家眷返回荆州入军。
这些人在汉中,刘贤担忧其会受到他人鼓动。
但如果他们荆州之后,化整为零,融入荆州体系,那便不成问题。
不过据苏飞描述,曹仁为了阻拦荆襄水军,已经在汉水狭窄处用铁索拦江,再用水坝蓄水,让汉水水位下降,令荆襄水军不便进攻。
可能这次之后,下次要再想突破曹仁防线,就得等到夏日雨季,汉水水位暴涨的时候才行。
刘贤明白,他让苏飞回去荆州转告诸葛亮,多注意益州局势,在夷陵屯驻一支军队,待益州有变之时,攻入益州。
是的,在拿下汉中之后,刘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益州了。
曹操返回邺城平叛,留夏侯渊在关中与马超交战,这不正是自己的好机会?
天予之,不取,必自咎也。
这正是拿下益州的最好机会。
入蜀道路第一关白水关正在自己的手中,自己还是占据了些便利。
正当刘贤想着刘璋的时候,刘璋还就派人来了。
其实也不奇怪,刘贤虽然让习珍守白水,阻断汉中的消息。
但是自己占据汉中时间久了,刘璋不可能一点风声也听不到。
现在刘璋派人来“兴师问罪”,也是应有之意。
刘璋派来的正使是黄权,副使是张松,前来护送他们的是孟达。
黄权能力足够,值得刘璋信赖。
张松与刘贤相熟,能够打个圆场。
孟达是东州派,又与张松相熟,两人正好与黄权相互制衡。
这个组合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架不住有内鬼在。
嗯,还是两个。
刘贤先把三人安排在使馆住下,随后就让人把张松与孟达带过来,并找来法正一起。
两人见到刘贤之后,先是祝贺刘贤占据汉中,随后与刘贤说了这些日子益州发生的事情。
益州方面一直都觉得刘贤在阳平与张鲁耗着,但是收效甚微,已经准备减少对刘贤的供给。
那天刘璋正在与众人谈论这个话题时,刘贤攻下汉中的消息传到了成都。
这则消息让益州众人震惊不已。
与他们相持了二十年的张鲁居然在一年内就让刘贤拿下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随后就是众人纷纷扰扰,想要从刘贤手中要回汉中,已全益州版图。
正当众人讨论如何瓜分汉中的时候,王商幽幽一句,如此人物岂会将汉中还回,让众人鸦雀无声。
随后益州官员又开始吵了起来,甚至有人提议要趁着刘贤立足未稳,起兵攻打汉中。
可是益州大将张任又出来说道:“不是我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那刘贤既然能胜过张鲁,依照益州目前局势,恐怕难以速胜。
若是无法胜之,荆州的刘度恐怕就会逆江而来,救他儿子了。
到时候两面应敌,又当如何?”
现实的话题把益州众人从妄想中拽了回来。
“不如派人去汉中,探一下刘贤的口风,看他意欲何为?
若是刘贤口风松些,提些条件,只要能收回汉中,都是可以商量的。”
王商说道。
众人纷纷应和。
与其在这里猜个没完,不如直接去问问刘贤是何想法。
若是他真的霸占汉中不走,到时候再打他也不迟。
不过在此之前...
“州牧,既然那刘贤拿下汉中,且不论他是否将汉中交于我等。
那白水关是一定要收回来的,不能让蜀中的第一道门户在刘贤手中。
万一他真的有歹心,还能防备一二。”
没等王商开口,张任已经说出了他的想法。
是了,不管如何,白水关是一定要收回的。
刘璋在主座上看着台下众人,他没发话的前提下,底下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声音,这让刘璋面色暗沉。
即便刘璋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可在他眼中,这就是臣子凌驾在他之上的情况。
刘璋看向吴懿,想看看这位东州派的领导者有什么看法。
吴懿迎着刘璋的目光出列,说道:“黄从事与张将军所言有理。
不过除了白水关之外,巴郡以及巴东、巴西都要加强防备。”
吴懿没有什么更好的见解,只能在原有基础上锦上添花。
刘璋见吴懿也不反对,只好应下。
既然黄权先提出建言,那刘璋就以黄权为正使,让他去汉中探一下刘贤的口风。
定下正使之后,张松直接出列跪倒在地。
“州牧,那刘贤是我带来益州的,现在如此局势,我愿意戴罪立功,与黄从事一同出使,定要为州牧讨回汉中。”
看着张松,刘璋还没说话,王商便出来训斥于他。
“你知道便好,若不是你引狼入室,岂会有现在的局面?
眼下你争着去汉中,怕不是害怕州牧责罚,想要去投奔那刘贤?
还是你本就是那刘贤的人,故意促成此事?”
王商语气激烈,斥责着张松。
张松不辩解,只是朝着刘璋下拜,“请州牧做主!”
张松聪慧,但他人微言轻,平日里在大殿中敬陪末席,时常处于一个观察者的状态。
他知道刘璋的权威没有那么大,更多时候是被益州世家们压制着。
要是单从脱罪角度来说,自己这次恐怕难以逃脱。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把自己拉到与刘璋一个阵营,那才是自己的生路。
“文表,退下。
当初刘贤入蜀的事情是我同意的,除了王从事(王累)之外,你们无一人反对。
你们若是拿此事指责子乔,那就是说我昏钝了?”
果然,在张松的操作下,刘璋出言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