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诸葛亮反制刘贤,刘子良门庭若市
诸葛亮并未直说人选,而是反问刘备,“主公可知刘贤是如何拿下武陵的?”
刘备当即说道:“此事已经传遍荆州,又有何人不知?
原武陵太守金旋之子金祎大义灭亲,将其父拒之城外。
又有郡丞巩志一箭射中金旋面门,让他羞愤而去。
哦!我知矣!
孔明你是准备让金祎接替其父去做武陵郡守?
如此甚好。
那金祎心向汉室,若是坐上郡守之位定会公正无私。”
刘备觉得自己跟上了诸葛亮的思维。
金祎,是个好选择。
此人忠义无私,定能帮助自己。
“主公,我要举荐的并不是金祎。”
待刘备说完之后,诸葛亮幽幽说出一句。
“不是金祎?那是?”
刘备本以为自己已经明悟,但是诸葛亮这一下,又给他整不会了。
“主公,那金祎是忠于汉室不假,可你怕不是忘了,那刘度刘贤父子也是汉室宗亲啊?”
刘备恍然大悟。
他凭借着天子认证的皇叔身份得到了诸多便利,下意识把心向汉室的金祎划到自己阵营当中。
现在得诸葛亮一提醒,才发反应过来,那刘度刘贤同刘表一样,都是长沙鲁恭王的后裔,是宗正谱上有名姓的存在。
诸葛亮继续说道:“其实我要举荐的人,主公刚刚已经提到过了。”
“你是说巩志?”
“对,正是巩志。”
诸葛亮正色说道。
可刘备却对这个选择有些狐疑。
“孔明,这巩志不是荆州牧一手提拔上来的吗?他对荆州牧应当是充满感激之情。
现下荆州牧已死,这巩志定会唯大公子马首是瞻,又怎会向着我说话呢?”
刘备的疑虑不无道理。
从常理来说,父死子继。
刘表身死,刘琮投降,刘琦接过荆州大旗,那巩志的效忠对象定是刘琦没错。
“主公,我们不一定要巩志相助于你,只要巩志不向着刘贤就好。”
诸葛亮的话一出,瞬间打开了刘备的思路。
是啊,不一定非要巩志帮自己,只要不帮刘贤,那对自己就是一件好事。
“那也不对啊,巩志已经向刘贤开城投诚,仍为武陵郡丞。
他与刘贤之间应该没有什么嫌隙啊?”
刘备又想到了一些不通的地方,出言询问诸葛亮。
“当然有嫌隙!
那巩志与金祎一同开城投诚刘贤,是因为什么?
那是因为刘贤打的是替大公子收复武陵的旗号,是在金旋准备投曹的前提下。
若是刨除这些,巩志对刘贤又有几分忠心在呢?
现在曹操已经败北,荆州所有抗曹人士的目标已经消失。
而且刘贤与大公子之间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你说巩志是听大公子的,还是刘贤的?
再者说了,巩志有功,理应得到奖赏。
与他一同的金祎虽是郡守之子,但只是一个小小兵曹。
同身为郡丞的巩志相比,谁更有资格坐上武陵郡守的位置?
但刘贤没有提议这两人,反而任用蒋琬,怎能不让巩志心怀不满?”
诸葛亮面对刘备的接连提问,没有半分不耐,慢慢为刘备解释。
刘备听完之后,豁然开朗。
是啊,这巩志当了多年的郡丞,此次还立了大功,心里对这郡守之位肯定有所企图,但刘贤却是想让蒋琬来担任武陵郡守。
刘备见过蒋琬,以自己的识人之能,对他的评价颇高,知道以蒋琬的才华担任一个郡守绰绰有余。
可事情不是这么个事情,巩志有功不赏,肯定心生不满。
再加上他本身是看在刘琦的旗号还有抗曹的基础上才开城降了刘贤,其本身就不是刘贤的人。
那么如此说来,提议巩志当武陵郡守确实是一招妙棋。
巩志的功劳明晃晃地放在这了,刘贤自己不提也就罢了,若是我刘备提了,刘贤还要阻挠的话,那他手下的人会怎么看待他呢?
“孔明不愧智计过人,此计甚妙!
至于先前那种计策,还是算了。”
刘备终于想明白了,大喜过望。
他说干就干,等到第二日刘琦拖着病体理政时,他举荐巩志为武陵郡守。
“叔父举荐巩郡丞?”
身边放着两个暖炉的刘琦面色蜡黄,听到刘备的举荐之后,眉毛一挑,没想到刘备会举荐巩志。
“咳咳。”
正好,刘琦借由咳嗽思索一番。
这巩志是自己父亲刘表一手提拔上来的,若是让他做武陵郡守,于自己大有好处。
况且巩志虽然不似金祎那般大义灭亲,可他也是在危难时刻坚守本心,不愿投降曹操。
巩志的功劳未必有金祎小,只是金祎与金旋之间的关系才让金祎获得了硕大的名气。
刘琦轻抚胸口,稍微顺顺气,说道:“叔父举荐人选甚合我心。
既然如此,就依叔父之言,武陵郡丞巩志进官为武陵郡守。”
随后刘琦向门外呼道:“来人,草拟一封政令,送到武陵。”
门外候着的人打开屋门进来准备动笔,随着屋门开合进来的冷风让刘琦紧了紧身上的衣物,又把暖炉靠近了一些。
正在武陵隔岸观火看着周瑜和曹仁互掐的刘贤还不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的反击已经在路上了。
此时的他正在接见前来投奔他的荆州士人们。
自从刘贤截击曹操之后,就不断有士人前来投奔他。
刘贤每日都要抽出半日时间来见客,多则十几人,少则三五人。
今日已经见了七八个荆州士人的刘贤有些累了,看来名气大了以后,来投奔的人是多了,但是这资质确实有些良莠不齐。
本来刘贤怀着憧憬,想着能否发掘一些贤才来。
但是这些人满口都是夸夸其谈,仁义道德。
刘贤一问到具体的施政之法时,他们就左顾而言它,要不就说不到点子上,或者直接说复兴周礼,重现圣王之治。
刘贤对他们只能礼貌相待,然后给他们些闲官养着。
没有办法,这些人大多都是荆州本地士族的子弟,刘贤多少得给他们背后的士族一些面子。
“今天还有人来吗?”
刘贤听着之乎者也脑袋都大了,拿起茶杯就是一阵牛饮,镇镇心神。
下人回答道:“今日倒是还有两人在,公子要是累了,不如让他们明日再来?”
“罢了,就还两人,今日一并见了。
他们来都来了,我让他们等着算什么事。
让他们俩一块进来算了,明日还指不定又有几人前来呢!”
刘贤放下茶杯,让下人把两人一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