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长得丑修什么仙?

第138章 《上架感言:论荒诞喜剧网文去赛博化的可行性尝试》

  终于走到这一步了,好开心。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写上架感言,不过我知道,一般这种时候都该卖惨求首订,但我实在不觉得自己惨,所以就略过这个环节。

  那么就来聊一聊我对网文的看法,以及书写这本书的初衷好了。

  大家就当朋友聊天,不要太较真地看看吧。

  我从小就很喜爱动漫和网文。

  小学时,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放学后经常补习到八点,做完作业常常已经深夜十二点。

  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工作日又不能玩电脑,最大的爱好就是刚躺上床的半小时,在脑海里幻想自己是动漫主人公,拥有各种各样的能力,经历精彩的冒险。

  著名的死火海我都看过,各种爽文、青春伤痛文、热血文、灵异文我也很喜欢,可以说这是我青春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可是成年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找到喜欢的故事了。

  这并非新时代的故事不好,而是我的口味转变了。

  我一度以为,我可能再也无法喜欢上动漫和小说了,甚至对此有点伤感。

  直到我发现了《电锯人》这部漫画。

  谁能懂我看见主角开局就嘎蛋的冲击啊!

  老实说,这真是一部邪门的作品,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各种荒诞的剧情展开,鬼魅般夺走了我的心,让我成为了藤本树老师的狗。

  也是这部漫画让我明白,我并不是不喜欢看故事了,而是兴趣从王道故事,转移到了邪道故事。

  在那之后,我又陆续阅读了《故障乌托邦》和《没钱修什么仙?》。

  这两部惊才绝艳的作品,给予了我类似《电锯人》的快感,也让我对狐尾老师和熊狼狗老师的才华深感叹服。

  只可惜,这类作品的数量终究太少,完全无法满足我的胃口。

  事实上,《故障乌托邦》和《没钱修什么仙?》问世以后,我经常能在编辑直播间看见其他老师写赛博修仙题材的网文。

  然而,正因为我深深热爱这两部作品,我一眼就看出,那些老师的作品并不具备荒诞的魔力。

  因此,曾梦想当神经科学家的我开始好奇,究竟是什么写作技巧和原理,赋予了这两部神作如此特别的魅力。

  于是,我开始大量研究荒诞喜剧类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两本神作,以及《瑞克和莫蒂》、《地狱乐园》、《瞬息全宇宙》等一系列作品,还了解了许多相关的写作理论,并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最后我发现,狐尾老师和熊狼狗老师,简直是主人级网文作者,瞪我一眼我就得趴下来狗叫那种。

  在我心目中,狐尾老师在荒诞喜剧网文领域的地位,堪比牛顿之于物理学。

  虽然我的阅读量不大,不敢打包票,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故障乌托邦》应该是首本兼具一定商业成绩和话题度的荒诞喜剧网文。

  这个成就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狐尾老师首次证明了,荒诞喜剧在中国网文界有颇具规模的受众。

  而熊狼狗老师在我心中,就是荒诞喜剧网文的爱因斯坦。

  我并不知道熊狼狗老师是否参考了《故障乌托邦》,但他无疑精准抓住了荒诞喜剧的核心,并做了一次教科书级别的网文本土化,使其商业价值提升了一个大档次。

  而我就像物理系大专生,站在两位主人的脚底下,苦熬一篇可能无法通过答辩的毕业论文……

  但这依旧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我猛然意识到,我似乎可以用类似科研的形式,来探索荒诞喜剧网文这个重要的文化领域。

  毕竟我当初也是憧憬过当神经科学家的,只是研究生毕业项目做到一半,中二之魂压过了科研之魂,中途辍学来写作了。

  好吧,其实是神经科学对编程能力的要求太高,而我是个编程白痴......

  总而言之,经过学习和分析后,我根据自己浅薄的理解,总结出了一些书写荒诞喜剧网文的方法论。

  那就是,寻找一个契合时代的社会痛点,并把延伸出来的社会现象,通过戏仿、语言陌生化理论、高格调滑稽模仿、低格调滑稽模仿、褒贬颠倒、情感错位、概念融合、怪诞主义等写作技巧,与网文的公共设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荒诞感的核心是讽刺,讽刺的重点是言之有物。

  狐尾老师和熊狼狗老师,正是抓住了“没钱内卷”这个真实的社会痛点,书写出了两本神作。

  换言之,虽然赛博是一个非常棒的着力点,但理论上,只要能找到一个足够合适的社会痛点,赛博并不是必须的元素。

  那么,除了“没钱内卷”以外,还有什么社会痛点,既普遍到足以引发大部分人的共鸣,又深刻到让我们的社会千疮百孔呢?

  仔细调研过后,我的答案是“容貌焦虑”。

  于是,《长得丑修什么仙?》诞生了。

  写作的过程中,我收到了许多读者朋友的评论。

  有的夸我脑洞大,这个让我沾沾自喜,但其实这与脑洞无关,只是基于写作理论的运用而已。

  也有读者朋友说,本书是对熊狼狗老师的拙劣模仿,这类点评就至关重要了。

  因为发表这种批评的读者,一定是与我一样深深热爱熊狼狗老师的知音,而他们的感性,往往比对不上电波的读者更加确切。

  于是我开始回头审视,到底是哪方面原因,让读者朋友产生了这种感觉。

  原因有好几个,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黑深残情节的力度与密度稍显不足,导致压迫感和癫感不够高。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我对荒诞喜剧的理解,以及网文的写作功底,都是不如熊狼狗老师的,但这其实并非主要原因。

  第二,本书与《没钱修什么仙?》的主题,所处的马斯洛需求层级不同。

  具体来讲,“没钱”威胁到的是生存需求,也就是你没钱是真的很容易死掉。

  但是“长得丑”,威胁到的更多是社交需求与尊重需求,对于生存的威胁并不那么直接。

  弄明白这点后,我的写作思路就更加明确了。

  死亡议题带来的黑色幽默,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本书的主要武器。

  这本书的独门杀手锏,应该是廉耻道德和两性关系的异化。

  这份理解,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写作激情。

  虽然这么说有点难为情,但其实我写这本书时,还是颇有使命感的。

  我希望通过实践,给网文界的其他老师提供一些分析素材,帮助荒诞喜剧在网文界彻底大放异彩。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这本书的成绩,远远达不到有参考价值的程度。

  其实按照网上许多老师的标准,这本书早该切了。

  比如入库日新增收藏不过百、追读比例没有10以内、十万字以前没上试水......

  但是我才不切。

  因为这些标准的得出方法和结论本身,并不符合科学实证主义和统计学基本原则,可归类于迷信。

  而且,我能找到一大堆不符合上述标准,但是后续成绩不错的作品。

  如果在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因为这些无理无据的理由,十几二十万字就放弃,那这种行为,简直比我这本书还荒诞。

  更何况,写这本书本身,就已经让我足够快乐了。

  因为这让我感觉,我正在亲身参与网文的时代潮流变革。

  其实网文的演变过程,与科研有许多相似之处。

  就拿修仙题材来说好了,据不可靠情报,首本将道教文化化用成修仙设定的网文,应该是《缥缈之旅》。

  在那之后,大量不同类型的修仙网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携手建立了独属于中国的网络文化。

  试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深夜独坐在书房,翻开千年前的道教典籍,书写出了一部即将影响网文界几十年,乃至更久的网文作品。

  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

  正是这几十年来无数作者的共同努力,灵根、金丹、飞剑、宗门等公共设定,才能植入大量读者内心,让新生代作者能够省去铺垫的笔墨,直接进行创新。

  这样一看,科研和网文,不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大胆进行假设和实践的艺术吗?

  其实开书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前期成绩很差的准备。

  毕竟现在修仙文的主流,依旧是凡人流、长生流、家族修仙流等大热题材,而荒诞喜剧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连自己的标签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也是难为智能推荐算法了......

  事实上,这本书5万字时,只有45个收藏,1个追读。

  21万字时,收藏289,追读29。

  到了28万字时,已经有650收藏,60追读。

  做成曲线图的话,进步趋势相当明显啊!

  说实话,新人新号,字数又那么少,读者朋友愿意点进来看看简介,就已经是天使了。

  若是一直追读,那简直就是主人级的存在。

  有足足60多位主人苦苦羞辱我,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

  当然,盲目乐观不是好事。

  一位网文大神曾说过,一本书的成绩,三分题材,三分技巧,三分运营,一分运气。技巧我努力提升,那么剩下的就是运营了。

  我计划,50万和100万字的时候,分别打赏自己一个白银盟,提升本书的曝光度。

  反正100万字也就不到一年时间,而且我心中的荒诞世界观才展开了冰山一角,用一年时间狠狠热血一把,非常值得。

  我很幸运,有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以及很支持我的父母,打赏两个白银盟还是负担得起的。

  万事俱备,还有什么好说的?

  网文这种东西,百万字胜负才见分晓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