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小甘罗
未央宫的图样?!
殿内众人闻言俱是一惊,这东西可关系着天子安危。
吴楷要这个做什么?难道是心存谋逆,想要刺杀天子?
要是平时有人这么说,赵谈早派人将他抓起来了。
但此时刘恒并没有特别的反应,他也不敢冒然行动。
刘恒笑着反问道:“你要这未央宫图样做甚?”
“回陛下,我觉得这些宫殿修得好看,想学一学。”
刘恒闻言直接笑了起来。“好,你若是将五帝庙修得令朕满意,朕便将未央宫的图样与你一观。”
“谢陛下。”
“呵呵,等你将此事办好后,再谢朕吧。”
刘恒心情大好,又与吴行明他们闲聊了几句后,才让他们离开。
离开清凉殿后。
新垣平先是恭贺了一番吴楷,然后便着急地询问起来。
刘恒提的要求,真能做到吗?
要是做不到,岂不是犯了欺君大罪?
为确保万无一失,从未央宫出来后,新垣平便拉着吴楷去了将作少府衙署,开始与那些工匠研究起五帝庙的图样来。
吴行明本想一路陪同,结果却被守卫以‘闲杂人等,禁止入内’为由,拦在了外面。
吴楷现在才十二岁,竟然破例被刘恒封了官。
那他以后的仕途...只能说是不可限量。
吴行明也不担心吴楷的安全,于是便在外面找了个茶铺稍作歇息。
约半个时辰后,贾谊却走了过来。
“怎么?我大汉朝‘甘罗’之父,现在竟无人理会,在此独饮?”
吴行明苦笑着,然后替贾谊倒了一杯茶。“看来这些日子,太傅在长安过得不错。”
虽然贾谊已非太傅,但吴行明还是习惯如此称呼他。
贾谊跟着坐了下来。“还行,虽然每日都有一堆琐事,但总算是有事可做。”
相比三年前,他确实精神了许多。
贾谊的心病就是担心自己一身才干却无处施展,一生碌碌无为。
他喝了一口茶,聊道:“刚才陛下封阿团时,你可勿怪我出言劝阻。”
“太傅之意,我当然明白。”
“十二岁为官,虽只是工师,但这在我朝也是前所未有。”
贾谊接着感慨道:“且不说制度,就说此事若成,阿团必得陛下恩宠,他以后要面临的风雨,绝不比我当年少。”
吴行明点头道:“太傅放心,我会小心看管他的。”
贾谊好奇道:“对了,这新垣平是如何与你们相识的?”
吴行明便将武德县的事情告诉了贾谊。
贾谊对鬼神之事颇有见解,因此也看不起这些方士的,听闻他在武德县所做之事,心中更是鄙夷。
不过现在麻烦的是,不论他怎么想。
他现在因为五德之论,得罪了丞相张苍,然后和公孙臣绑定在了一起,新垣平同样如此。
若是他们出了事,他同样也会受影响。
贾谊当然明白这一点,但为了推进礼制改革,他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对了,还记得令祖父托梦所言,那个开天窗的故事吗?”
“自然是记得。”
“此事用于议事实在是有妙用。”
接着,贾谊便与吴行明讲了一些事例。
贾谊入朝后,便认识了晁错,二人的主张虽略有不同,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
比如削藩之事,他们的态度都十分强硬。
于是,在议事时,先由贾谊提出比较强硬的措施,如将诸侯国富庶的郡县划分出来,亦或者是分封其子嗣,减弱封国势力。
此举自然是引起轩然大波。
在争吵之时,晁错再提出较为温和的措施,比如可以先不削藩,但需要遵循严格的礼法。
比如朝见天子时的礼节,平时的吃穿用度皆不可逾制。
两相比较,这自然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当然,这只是初步议论,想要具体实施,还需要再努力。
而在经济改革方面,晁错又提出要收回铸币权,同时增收商人赋税,重农抑商。
贾谊则提议以礼制约束商贾。
规定商贾不得穿丝绸,也不得乘马车等等,
总之就是以各种方式约束着他们,商贾就算赚了钱也没地方花,这样百姓才会老老实实地种地。
虽然现在的改动还不大,但贾谊对此很是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正在一点点改变这个国家,
聊到最后,贾谊也感慨道:“如今行事日久,我便愈发觉得当初年少无知。”
“为何?太傅不是才学过人,年少成名么?”
“若论才学,我自诩不逊于人,但若论治国,我难及陛下万分之一。”
吴行明闻言面色一凝,然后小心看了看左右。
贾谊见状,笑道:“莫非你以为我这是在恭维陛下?”
吴行明只是讪笑。
贾谊解释道:“我与晁大夫所做之事,陛下怎会不知?这些事陛下其实一直想做,只是怕反应太激烈而已。”
“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昔年所陈策论操之过急,如大火烹饪,稍有不慎,便有鼎镬之危。”
“而陛下深谙此道,才会将我外放数年,希望我能韬光养晦,收敛锋芒。”
“可惜我迟迟没有领悟此意,时常自怨自艾,若不是你突然造访,恐怕我早已殒命。”
“太傅言重了。”
“不,一点也不重,我当时便已有预感。”
二人俱是沉默。
而后贾谊也没再聊此事,而是询问道:“你以后有何打算?可是要陪阿团留在长安?”
吴行明点头道:“他尚且年少,我自然是放心不下。”
“既然如此,那不如住到我府中来,宇儿也时常念叨着你,以后你也好再继续教他。”
“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你我乃是旧友,这些陛下也是知道的。”
吴行明想了想,便答应了。
傍晚时分,吴楷才从将作少府衙署里面出来。
贾谊玩笑地称他为‘小甘罗’。
可惜吴楷并不知道甘罗这个典故,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
他们今夜还是得回驿馆歇息。
路上,吴楷兴奋地与吴行明说起衙署里面的事物,看样子,他很喜欢在里面工作。
此后数日,吴楷每日都泡在衙署里,与那些工匠讨论起五帝庙的设计方案来。
起初,工匠们并不服气这个毛头小子。
但几日相处下来,他们发现吴楷虽然年纪小,但确实是有本事。
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在意吴楷的意见,只是还有些抹不开面子。
如此过去了十日。
五帝庙设计案通过了刘恒的批示,他们也正式开始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