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从剧透诸葛亮开始三兴炎汉

第65章 樊城未下,图谋襄阳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淡淡的晨曦透过营帐的缝隙,映照出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田信眼下带着两团难以掩饰的青黑,显然一夜未曾好眠。

  他细致地整理好自己的儒衫,深吸一口气,拍拍自己的脸颊,努力驱散眉宇间的疲惫,然后迈步走向关羽的中军大帐。

  帐外亲卫通传之后,田信掀开厚重的帐帘,走了进去。

  关羽已经起身,正独自对着帐内悬挂的简陋地图凝神,听到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德远,何事如此早便前来?”

  田信躬身行了一礼,声音略带沙哑。

  “君侯,信……有负君侯所托。”

  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迎上关羽锐利的视线。

  “信昨日前往劝说庞德,却高估了自身言辞之能,也远远低估了人性。”

  关羽丹凤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印象中的田信,总是从容不迫,智珠在握的样子。像这般明显挫败的模样,还是头一次见到。

  “哦?那庞德,究竟说了些什么,竟能让你田德远也感到棘手?”

  田信深吸一口气,将昨日与庞德那番令他心惊胆寒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复述给了关羽。

  他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刻意渲染。

  只是将庞德那些视百姓如牛羊草芥、视治民如牧养牲畜、甚至将他人的苦难视作削弱敌方实力之良机的惊骇言论,一字不差地清晰呈现。

  关羽静静地听着。

  这位义薄云天、忠义无双的美髯公,那双总是蕴含着傲气的丹凤眼,此刻却燃烧着一股怒火。

  他毕竟不是那些自诩清高、视万民如草芥的世家大族出身。

  他出身布衣,辗转半生,最是明白底层百姓的疾苦。

  对于这种赤裸裸践踏人间道义的理论,即便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早已屡见不鲜,但有人能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出,依旧让他感到强烈的排斥。

  “哼!”

  关羽重重一哼。

  “此等狼心狗行之辈!枉披人皮,心中却无半分人伦道义!”

  “纵有些许匹夫之勇,却与猪狗何异!”

  “与我等兴义师、救万民之辈,更是云泥之别,断非一路之人!”

  言罢,他怒气勃发。

  “来人!”

  “传我将令,将那庞德即刻推出辕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君侯且慢!”

  田信见状,心头一紧,赶紧出声劝阻。

  他往前一步,再次躬身。

  “君侯息怒。”

  关羽怒视着他,沉声道:

  “德远!此獠冥顽不灵,其言其行,禽兽不如!今日若不杀之,何以泄我心头之恨!何以正我军军法!”

  田信语气急促却条理清晰地说道:

  “君侯!庞德此贼,固然罪该万死!但君侯容禀,此刻杀之,固能泄愤,却并非价值最大之举!”

  “我军水淹七军,俘虏曹军降卒近三万之众。如此庞大的人数,尽数坑杀有伤天和,亦非仁义之师所为。若长期看押,空耗粮草不说,管理起来也极为不易,稍有不慎便可能滋生祸端。”

  “信原本打算,待攻心之策初见成效后,挑选部分真心悔改、愿意归家的降卒,施以思想教化,而后将他们放归襄阳城内。”

  “一来可以宣扬我军仁德,二来也可在襄阳城内埋下伏笔,待我军拿下樊城之后,再配合城内力量,或可兵不血刃拿下襄阳。但昨日与庞德一番交谈,信改变了主意。”

  关羽闻言,眉头微蹙。

  这数万降卒,确实如一块巨石压在他心头。

  他看向田信:

  “德远之前的计策颇有可取之处,然也有放虎归山之风险。”

  “那依德远之见,如今这数万降卒,该当如何处置?”

  田信沉吟片刻,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信斗胆提议,可将这些降卒分为两部分处置。”

  “其一,信愿花费些时日,亲自前往降卒营中进行动员与甄别。”

  “君侯可知,汉中之战虽胜,然曹操退兵之前,曾裹挟大量百姓迁徙,导致如今的汉中,地广人稀,百废待兴,亟需大量人丁充实。”

  “信欲尝试说服这些降卒中,愿意加入汉中军者,迁往汉中屯田垦荒。”

  “我军可向他们郑重承诺:只要他们真心归顺,便可将他们悉数迁往汉中,编入屯田序列,分给他们田地耕种,助其安家立业,寻觅妻室。”

  “如此,既能充实汉中人口,又能瓦解曹军军心,还能为我军增加劳动力,一举数得。”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或是不愿前往汉中,依旧心向曹贼之辈,以及于禁、庞德这等重要囚犯,则可悉数押往江陵,严加看管。”

  “我军可以此数万降卒及于禁、庞德为筹码,遣使向曹操公开提出交换襄阳!”

  “君侯,此事当大张旗鼓,务必令天下皆知!”

  “若曹操应允,则我军兵不血刃便可拿下坚城襄阳,此乃上上之策。若曹操不允……”

  关羽浓眉一挑,沉声道:“曹操此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心性狠戾,视人命如草芥,恐怕多半不会同意以襄阳换取这些败军之将与降卒的性命。”

  田信微微颔首,语气笃定。

  “君侯所言极是。襄阳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其坚固程度远胜樊城数倍。若强行攻打,即便能下,我军亦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然,只要把樊城拿下,围困襄阳,使其成为一座孤城,对我军而言,并非难事。”

  关羽闻言,赞许点头,这也是他现在猛攻樊城的原因。

  这小子,是想以此攻心!

  倘若曹操真的拒绝交换,那么消息传开,不仅是那些被押往江陵的降卒会心寒齿冷,便是曹军内部的士卒,乃至天下人,都会看清曹操的真实面目。

  在他曹孟德心中,一座坚固的城池,显然比他麾下两员大将和数万士卒的性命更加重要。

  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对曹军士气的打击,将是难以估量的。

  更妙的是,如果曹操真的出人意料地同意了交换,那更是皆大欢喜。

  关羽捋着长髯,沉吟片刻,那双锐利的凤目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

  “德远此计,确有可取之处。攻心为上,使其自乱阵脚,方是上策。”

  “只是,这一切都需待我军攻下樊城之后,方能施行。”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需先将这些俘虏妥善押送至江陵。此事,我意交由赵累负责,他为人稳重,当能胜任。”

  田信立刻躬身接口道:

  “君侯明鉴。运送并看押俘虏之事,非同小可,信愿从旁全力协助赵都督,确保万无一失。”

  “在此期间,信也可着手对这些降卒进行初步的甄别,提前做好准备。还请君侯恩准!”

  关羽闻言,心情畅快,朗声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好!好一个田德远!有你相助赵累,此事必能稳妥推进!你便放手去做罢!需要任何支持,只管开口!”

  “荆州军中,皆为你后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